2025年6月28日大资本优配,意大利艺术家马里内拉⋅塞纳托雷(Marinella Senatore)的个展“诸众集思”(I CONTAIN MULTITUDES)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揭幕。塞纳托雷的作品不久前在瑞士巴塞尔现场大放异彩,此次是她在中国举办的首次个展。
在这次个展中,马里内拉向中国观众展示了她创作中的关键元素:用为全球公共场所、博物馆和节庆活动所设计的“照亮建构”(luminaria)的灯光雕塑为主体,配合旗帜、拼贴以及“叙事舞蹈学院”的概念,创造出一种参与式的艺术形式,它们根据不同的空间即时变换形态,为不同地区的人之间的交流和团结创造了空间。
塞纳托雷的社会参与式艺术
据策展人侯瀚如介绍,马里内拉·塞纳托雷是意大利乃至国际舞台上参与并推动“社会参与式艺术”这一运动的最活跃、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她的“品牌”是一个长期项目——“叙事舞蹈学院”(School of Narrative Dance)。
2013年,马里内拉·塞纳托雷成立了“叙事舞蹈学院”,专注于将叙事作为一种可通过编舞探索的体验,强调不分等级的学习和自我训练大资本优配,以及通过非正式教育方式培养积极的公民意识。这所学院是游牧性的,并且免费。它根据空间不同而即时变换形态,提出一种基于解放、包容与自我培育的替代性教育体系。学校提供广泛的课程,涵盖文学、口述历史、木工、艺术史、手工艺、摄影、数学、戏剧、编舞、电影语言等学科,鼓励个体分享技能或习得新能力,构建新的群体与社群理念……作品以舞蹈为共同语言,通过它来赞颂参与者的本土化、业余与专业训练的肢体表达。
这所游牧式学院已走遍世界各地,包括中国——2017年,它作为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的开幕活动之一亮相深圳,如今又登陆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它通过舞蹈实践,融合不同社群,提供从口述历史、文学叙事、日常实践到艺术史等各类知识的“课程”。“学生们”被鼓励以自身知识、才华和想象力参与“课程”,共同塑造最终的“成果”。正是通过激发公众主动参与集体交流,参与者由此转变为创造的主体。
“白立方”空间转化为节庆场
在此次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项目中,马里内拉·塞纳托雷将主展厅改造为节日大厅:四周墙壁布满鲜艳明亮的图像,中央竖立独立的建筑结构。这把寻常的“白立方”空间转化为一个充满公众节庆的特殊场域。
塞纳托雷在重现其叙事舞蹈学院从全球合作中收集的图像的同时,通过强调展览起源地与现场(罗马与北京,同为古老而活跃的当代全球中心)之间的互动,强化了这种集体愉悦的特殊体验。为呈现这种地理与时间性的交织,她创作了“照亮建构”(luminaria)以点亮主展厅的核心空间。其造型重新诠释了意大利多元的艺术传统——从巴洛克大师弗朗切斯科·博罗米尼(Francesco Borromini,塞纳托雷最喜爱的建筑师)设计的烛台与植物纹饰,到从威尼斯到西西里、从阿尔卑斯到巴里半岛的民间节庆装饰(如狂欢节、复活节与圣诞节等的灯饰)。然而,塞纳托雷深刻意识到,传统必须真正当代化,方能有助改善当今全球居民的身心状态,使其拥抱并颂赞平等共处与和谐的欢愉。
塞纳托雷说:“民众节庆的政治理念显然是我所有‘照亮建构’(狂欢节、集体仪式等)作品的核心。于我而言,这是完全属于当代的纪念碑——它献给当下的人们,而非那些好战的历史人物(多为白人男性);相反,这些充满能量的装置所赞颂的,是当今共同体的存在。”
侯瀚如认为,塞纳托雷的作品是她通过艺术行动而持续多年的社会参与项目。其艺术创作方法的核心在于鼓励参与者发展自我学习与自我解放的能力。这一过程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实践紧密相连。在集体协作的语境中,他们将日常行为与表达转化为创造性表演与叙事,将常规场景改写为特殊的故事与形式。换言之,正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再创作,或巧妙“扭转”日常实践的常态以赋予其“创造力”,进而获得“解放”,由此“普通人”得以成为创作者,从而成为自己生活的真正主人。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8月13日。
编辑黄茜大资本优配
易倍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